为了落实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《关于商请提供城镇开发边界内现状村庄和集体土地相关材料的函》相关要求,结合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经验,开展了关于城镇开发边界内现状村庄和集体土地管控的思考。
一、基本情况
城镇开发边界发挥着控制城镇过渡扩展、加强用地集约化利用的重要作用,也明确了城镇建设空间的范围,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庄,应以落实总体规划传导与管控要求,积极促进土地征收,实现社区管理为导向,加快融入城镇建设;随着村庄规划编制政策的转变(“应编则编”向“需编则编”),大多数跨城镇开发边界的村庄虽完成了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,但这类村庄具有城郊融合、人口集聚、基础较好等特征,在规划编制与管理方面介于社区与村庄之间,往往难以把握,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:
1、人地不匹配:城镇开发边界内人口集中,城镇开发边界外人口分散,如何科学制定人均城乡建设用地指标,加强土地的集约化利用?
2、风貌难协调:城镇开发边界内根据总规编制详细规划,城镇开发边界外编制村庄规划,城镇开发边界对空间造成分割,一个村庄两套规则,如何协调开发边界内外的建设风貌?
3、规划难衔接:从总规空间范围的角度,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庄用地应发挥服务城镇的功能,落实总规用地布局,从乡村土地权属的角度,城镇开发边界内村庄土地尚未征收,应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,既要有长远考虑,又要解决当下问题,如何平衡好城镇长远发展与乡村近期建设之间的关系?
二、经验做法
1、人地不匹配问题
在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建设,实行“详细规划+规划许可”的管制方式,强化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; 在城镇开发边界外的建设,按照主导用途分区,实行“详细规划+规划许可”和“约束指标+分区准入”的管制方式,强化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。通过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与人均村庄建设用地的差异化管控,实现人地匹配 ,加强土地的集约化利用。
2、风貌难协调问题
跨城镇开发边界的村庄,既要承担城镇服务功能,体现城镇管理水平,又是作为乡村地区建设的重要载体。为了协调城镇开发边界造成的内外风貌上差异,规划中应结合居民点布局、人口分布、产业发展等要素,围绕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城乡风貌协调区,形成“城镇风貌区——城乡风貌协调区——乡村风貌区”的管控体系,加强城乡风貌的整体协调。
3、规划难衔接问题
针对城镇开发边界内的现状村庄,对于已征收的用地,应严格落实总体规划相关引导与管控要求,对于未征收的用地,近期可考虑临时性的村庄服务设施的建设,远期通过功能置换、城市更新、土地集中征收等方式落实总规相关内容;针对跨城镇开发边界的村庄,应优先明确是否需要编制村庄规划,涉及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区域是否需要编制详细规划,分级分类加强与城镇开发边界内详规、总规的衔接,具体分为以下三种情况:
(1)需编村规+需编详规
(2)需编村规+不编详规
(3)需编详规+简编村规
三、管控建议
结合当地实际、管理需求,通过系统评估,科学、统筹划定村庄规划、详细规划具体的编制范围,制定规划编制体系方案,解决政策上的重复交叉与规划衔接混乱的问题。
1、结合当地实际,系统性评估需编制村庄规划的范围;
2、结合管理需求,系统性评估需编制详细规划的范围;
3、针对跨城镇开发边界的村庄,结合城镇化战略,分类制定明确的规划编制与管控规则。
(1)需编村规+需编详规
城镇开发边界内用地不打开,城镇开发边界外居住用地只管控层数与限高,公共用地结合村庄建设、产业发展需求,控制积率、绿地率、密度、高度等。
(2)需编村规+不编详规
城镇开发边界内用地打开,总规已明确用地布局与项目的,落实总规,在此基础上编制详规图则纳入到村规成果中;总规未明确用地布局与项目的,综合考虑总规发展定位与乡村建设需求,规划用地布局方案,编制详规图则纳入到村规成果中。
城镇开发边界外居住用地只管控层数与限高,公共用地结合村庄建设、产业发展需求,控制积率、绿地率、密度、高度等。
(3)需编详规+简编村规
城镇开发边界内根据总规编制详规,加强容积率、绿地率、密度、高度等控制;城镇开发边界外,编制通则式村规对乡村地区加强“三线”管控。